close

大洋洲

=================現狀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澳洲的特色
    自然:最小、最乾、最平坦、最荒脊,氣候無常、生物相貧乏
    人文:歐洲人最後佔領,獨特的人類社會、人口最稀薄

澳洲土著仍以狩獵和採集維生,以隊群為單位,(半)游動生活,使用石器
澳洲最先發現磨製石器,有柄石器、船隻,最早的岩畫

新幾內亞土著幾乎與澳洲相反:農人、養豬、村落定居,部落為單位,弓箭陶器好船隻,人口密度高
在更新世的冰期裡,澳洲和新幾內亞連成一大片"大澳洲",當年分家後為何兩邊差異如此大,即使中間的Torres海峽只有幾十公里,亦有海島鏈作為貿易中界?
若認為澳洲土著為天生的輸家,甚至視之為人與猿的缺環,因為他們笨到不會發展,等白人一來才開始發展

=================過去與發展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四萬年前,人從東南亞,經過印尼,登陸"大澳洲",從東南亞的人種遺傳可證明
那時的東南亞與大澳洲很相近,人一直移過去;等海面上升後就不再移入,這樣的隔離使得現在亞洲語與澳洲/新幾內亞語言完全不同。爾後大澳洲被海水分開後,澳洲與新幾內亞也開始依照當地環境的不同,走向不同的社會

大澳洲時期的新幾內亞地區:高地農業獨立發展出來,人一到就把當地大型哺乳類滅絕。後來當地農業被傳入的蕃薯取代,通通種在高山上,因而高地上發展出精密的政治組織及複雜技與及社會;而動物則全為外來者。在地低因環境不佳,故仍是漁業及狩獵採集。

雖然大澳洲時的新幾內亞地區為最先進的,但卻仍無文字、金屬工具、酋邦,使用石器,人口仍不多,原因有:
(一)1.有農業卻無蛋白質 2.高地面積有限 3.農耕土地限於中海拔,無法垂直分工。
(二)此地地形破碎,人口不易擴展,村落間戰爭不斷,語言密度最高之地,政治與人口分裂,使得每個社群很小
(三)地理隔絕,鄰國的發展都比它落後,無可供當地採藉。直到南島語族經東南亞擴散到新幾內亞才改觀,如家畜、航海技術,陶器,南島語族足以併吞新幾內亞,卻被歐洲人搶得先機。

大澳洲上的其餘大部分,也無哺乳動物,更因乾旱貧脊,氣候不定(聖嬰現象)無沒發展出農業。當地土著在現狀況下發展出"不定居、狩獵採集、減少對居所和財產投資"的適應策略,著名的火耕即是。此地的土著人口分佈是隨降雨量、海河湖邊而變化,潮溼地即土地產值高,後來歐洲人來殺人趕人,他們才進了沙漠。
大澳洲無法發展之因
(一)因採狩獵採集生計,故無高度的文明發展(金屬工具、文字、政治體制)
(二)環境差使人口無法成長,且各社群相互隔離,以致無法交流。在人口少又不能交流之下,傳統技術衰退,更無法發展(文化隔離)。

==============文化傳播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談文化隔離:為何新幾內亞的技術傳不到澳洲?
技術在東南亞傳得很好,卻在到達澳洲時被拒絕或失真,原因:1.兩者生計型態不同(定居農業VS狩獵游走),技術到那裡也沒用處。 2. Torres海峽中的島鏈雖扮演溝通角色,卻在逐島進行中失真,依照當地去改造,多為戰爭與糾紛。3. 島鏈的超級狹小,,一小群島民直接決定了廣大澳洲的未來

==============外來者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歐洲人同樣在新幾內亞及澳洲佔領,兩者土著的命運卻差很多:前者都活著,後者被代換掉。
新幾內亞:1. 熱帶傳染病:擋住歐洲人從沿海入侵,而當地居民因都是屬東西亞島熱帶區,長期與當地接觸而能抵抗。在高地上已聚集大量土著,後期歐洲人才深入但不殺戮了。2. 作物:新幾內亞的作物為獨立發展出來且維繫千年,而歐洲的成功食物在當地無法立足。
澳洲:1. 適合農業的地區也適合歐洲的作物 2.土著(人口)密度不高,無傳染病 3.土著的生活圈與歐洲人想要的地方重疊,使他們被殺或驅趕至沙漠,或死於歐洲的傳染病。
PS 歐洲人在澳洲的地位:碰巧遇到一個合適他們原來社會的地理環境才得以發展,但實際上能在"正"澳洲環境裡存活的是土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urn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